李元强

编辑 锁定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安阳市殷墟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殷契印社顾问。1982—1983在浙江美院书法、篆刻专业学习,郑州大学劳动经济管理本科学位。

艺术简介


       李元强,1956年12月生,四川绵阳人。号君官,筆耕庐,蜀中散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抖音号:liyuanqiangs。
       其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作品入选、获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第二届“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兰亭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人社部主办)、全国“冼夫人”书法大展、书法导报主办“国际书法年大展”铜奖、“殷都之光”全国书画大展铜奖、“泰山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文化部“全国群众书法摄影大展”优秀奖、中日甲骨文书法联展。
       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国内专业报刊、杂志。个人传略辑《中国当代书法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选》、《中国书法名城名家目录》、《中国名联名言大典》、《河南书法年鉴》等书籍,书法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国防时报》、《河南人材资源开发》等专版刊发专题介绍了李元強的书法创作成就。编辑出版有《社会保险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集》、《李元强书法作品集》等。

1、主要作品:
《李元强书法作品集》(2008年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
《社会保险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集》(1993年新疆美术出版社)等。

2、职业:军旅书法家

3、主要成就:
中国书法名城名家系列李元强;书法作品入编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多项展览以及《中国书法家作品集》、《中国当代书法家选集》、《河南书法年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名联颂中华》、《名言书法大典》、《中日甲骨文书法展》、《国际甲骨文书法大展》等各类全国性大赛30多部大赛作品集。
2021年7月,李元强书法作品被《国防时报》以(筆墨流韵砚生辉)一一记逆境中自学成才的书法名家李元强先生进行了专题推介刊发。
2020年3月,李元强书法被《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总第416期刊发。
2020年6月,李元强书法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2017年10月,李元强书法被安阳市档案馆收藏。
2009年8月,李元强书法被安阳市图书馆收藏。
2010年10月28日,李元强的45幅甲骨文书法作品被国家人社部组织的中南地区各省劳动厅、局工资工作座谈会会务组选定作为与会代表纪念品。
1992年一1994年,李元强先后组织了安阳市“社保杯”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安阳市离退休职工第一、二届书法大赛。大赛作品先后在我市(县、区)巡展,并到太原、郑州、邯郸等地市交流展出。编辑出版的《社会保险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集》。作品集被多次在国内省、市和国家、地区赠送交流。
2010年10月,书法家李元强的书法作品获“兰亭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并在浙江绍兴参加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办的“兰亭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者颁奖仪式。
2011年以来,李元强多次参加由安阳市慈善总会和其它公益性名家义写作品捐赠拍卖活动。
2005年,李元强书法获书法导报主办“国际书法年大展”铜奖。
2012年6月,李元强书法作品被《中国當代书法家选集》收录。
2009年,李元强书法被编入河南人社厅主编的《河南社保文化》多恣多彩安阳篇。
2006年,获人民日报社“殷都之光”全国书画大展铜奖。
2023年2月20日,李元强向安阳市“六便士”书法培训学校、“安阳市少儿围棋学校”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安阳市东区两馆隆重举行。
1983年任新疆伊犁州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被伊犁日报、新疆日报刊发。书法作品多被部队师团首长选为礼品赠送地方兵站。
1983年6月,李元强书法作品被浙江美院编入教学教材。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李元强以“读懂两会,读懂中国”为主题创作了系列书法作品,以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定制度自信和热情讴歌。用书法艺术表达方式(传统与经典__高雅与大众__个性鲜明__自然表达)相结合,这一创举在全国书法界绝无第二,引起了国内多家权威媒体广泛关注,受到社会和书法界广泛好评。
 


2010年10月28日,李元强的45幅甲骨文书法作品被国家人社部组织的中南地区各省劳动厅、局工资工作座谈会会务组选定作为与会代表纪念品。
 


2021年7月,李元强书法作品被《国防时报》以(筆墨流韵砚生辉)一一记逆境中自学成才的书法名家李元强先生进行了专题推介刊发。

 


2020年3月,李元强书法被《河南人才资源开发》总第416期刊发。


2010年10月,李元强书法作品获“兰亭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参加了人社部在浙江绍兴举办的颁奖仪式。




2020年6月,李元强书法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2023年2月20日,李元强向安阳市“六便士”书法培训学校、“安阳市少儿围棋学校”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安阳市东区两馆隆重举行。


2006年,李元强的书法作品获人民日报社“殷都之光”全国书画大展铜奖,在国家博物院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2017年10月,李元强书法被安阳市档案馆收藏。


2011年以来,李元强多次参加安阳市慈善总会、社会爱心组织作品拍卖捐赠创作活动。
 
 

书法作品欣赏

 


(1)安阳市《档案馆收藏》作品。
篆书  作品释文:
雨醒诗梦蕉叶传韵,
风载书声兰花怡神。
 

(2)李元强书法作品  66x33cm
草书作品释文: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 知多少。
——孟浩然 《春晓》:


(3)金文作品释文: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4)妙筆生花
金文作品欣赏   释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5)草书作品释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6)精品欣赏  
金文作品  释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7)笔酣墨饱 笔墨畅快
作品释文:厚德载物


(8)行云流水落
筆如云烟……
草书作品  释文: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9)被师院课程“三筆字”观摩活教材选用。
金文作品 释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10)自然优美  古朴典雅
  金文作品  释文: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思》


(11)藏家定制36×136cm
篆书作品 释文:
虚能引和,
静能生悟;
仰以察古,
俯以观今。
 

(12)为全国人社厅、(局)长会议代表创作作品。
甲骨文  释文: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13)《国防时报》刊发作品


(14)行书作品


(15)妙筆生花
草书作品 释文: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16)藏家定制作品


(17)隶书作品


(18)《国防时报》刊发


(19)金文作品释文: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0)楷书作品

(21)藏家定制  笔势雄健洒脱
篆书作品 释文: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2)隶书作品


(23)落笔如云 妙筆生花


(24)藏家定制  自然优美  古朴典雅
甲骨文作品 释文:
气节为真金解石,
心神如秋月春风。


(25)藏家定制 笔势雄健 绝尘而去
34×136
篆书作品 释文:
军旅情愫连肝胆,
灵魂深处永眷恋。
甘洒热血铸军魂,
只为国泰与民安。
   ——杨思炎诗

名家评说

 

       当代书法大家李逸野(萧诗寒)对李元强的书法评价认为:
“观其作品,真、行、篆、隶诸体皆能,习先圣而不拘泥,大胆创新而不怪异,无论是结构还是用笔都表现出书法艺术应有的神韵,给人以美感,给人以享受,书法大气,洒脱飘逸,字如其人。”“他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以古籀金文的镌刻意趣和小篆的书写之意,用笔灵动多变,有高古奇丽之态,了无板滞。”“其篆书得金文、《石鼓文》和吴昌硕古拙而雄强的风格,参以行草之法,凝练遒劲,气度恢宏,自出新意,卓然不群。”
 
         广擷博采  锻造风格
               吴中华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一眨眼,我与李元强先生相识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感恩书法,我们因书法相识。
       那是2011年的4月上旬,国家人社部主办的“兰亭杯”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书法大赛颁奖仪式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我和李元强先生作为获奖者参加了这一盛会。其间,我们参加筆会、游览兰亭,使我和他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和交流。说来我们的经历颇为相似,他出生在四川农村,我出生在湖北农村,后来都参军入伍在部队入党提干,后来转业到地方进了同一个系统工作。又有相同的爱好,故而,我们谈话非常投机。之后,我们虽未曾谋面,他远在河南安阳,我则在湖北荆州,相隔千里之遥,但平素每有新作总是通过微信相互交流,每逢重大节日也互致问候。     
       李元强先生年长我几岁,又多当我几年的兵,无疑是我的兄长和老兵首长。他给我总的印象是平和、安静、文气、儒雅中透露出一股英武之气。他的书法亦然。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吧!古人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李元强先生学书的着力点主要放在篆书方面。这也是他成名的书体。在这方面他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安阳是甲骨文出土的地方,又有刘顺、徐学萍等知名书法家的悉心指导和教诲,加上他的勤奋刻苦、善思善悟、广擷博彩,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层阶,书作日臻成熟。他深谙学古而不违背时代风尚,学今而不与时弊同流的道理。在取法上,亲近经典、贴近经典、胎息经典。《散氏盘》、《毛公鼎》、《孟鼎》、《颂鼎》、《虢季子白盘》等的结体高古、点画圆融,《石鼓文》的拙朴茂密丰富了他的笔墨语言,锻造了他的篆书品格。尤其是在用笔上,为了更好地传达、留露与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内在精神,有意识的掺进了一些行草书的笔法,使作品外化为灵动自然、奇崛古雅、妙趣横生。
        从他传给我的作品看,他在打造个人篆书作品品牌的同时,行草书写的也很有特点。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上下了不小的功夫。特别是用笔,吸取了颜鲁公的篆籀之法,圆润厚重,绞转有度,把控到位。这与他长期写篆书是有直接关系的。
      书法,对于退休前的李元强先生而言毕竟是余事,工作摆在第一位,是主业。书法是爱好、是副业,不能因为爱好、副业而影响了工作这个主业。这一点李元强先生如同驾驭笔墨一样,主次分明,树立了军转干部的良好形象。前几年退休后,读书、写字、写作变成了他的主业。
      我有理由相信,李元强先生正处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加上他的孜孜追求,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达到他理想的彼岸!           
    —— 著名书法家吴中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长江书法研究院研究员,荆州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书画名家程兴林先生对李元强书法作品的评价:
元强老兄好!看到你近期创作的书法作品很好。具体说来有以下感慨:静观细品书法作品,黑白、虚实、粗细、长短、枯润、浓淡、方圆、疏密、刚柔正是暗合了阴阳五行中的千变万化的辩证关系。作品达到了“得天趣、通自然”,而没有斧痕的较高艺术境界。从作品中能看出元强兄在翰墨园里浸淫年深日久,体味着甘醇的墨香,抒发着优美的情感,感悟到书法是静水流深的艺术,人有多静,字就有多静;去浮躁,淡功名,沥心血,才能创作出叫得响的好作品。从作品中我们能欣赏到书法的最高境界:“自由地阐释人的心性而不逾艺术之矩,豪华落尽而自见真淳"。

 
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黎
      不久前,李元强先生打电话说有事来拜访我。他是我在报社工作时认识的一位作者。后来到文联工作,虽然偶尔也见过面,但只是打个招呼就过去了。他会有什么事呢?
   本来,二十年前,我知道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而且爱好书法。然而,当我听了他的来意,看到他拿来的一沓子获奖证书和已经整理好的书法作品集时,禁不住对他刮目相看了。这些获奖证书中,有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有全国第八届、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我深知,在这一张张获奖证书的背后,他一定付出了无以计量的心血和汗水。看着他真诚的目光,我答应了敲此短文,也权当作我这对书法艺术一知半解者,为安阳的文艺事业,所尽的绵薄之力吧。
   书法艺术是传统的艺术形态。书法是历经了历史沉淀的中国文化的精粹。古往今来,书法的无穷魅力,令人赞叹。比如:在唐代,面对张旭的书法,杜甫赞叹:“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有笔力。”这就是传统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精神和品格的力量,发生在审美上的作用,也正是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当看过元强先生此书法作品集,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到:李元强先生是深谙此道者。此作品集中,无论甲骨文、篆书、草书、楷书等作品,都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一脉相承的精神与品格。
   古人云:“书法乃传心也”。李元强先生以书法表达胸臆,以传统的方式表达了当代的文人情怀。纵览整个作品集,可看出其格高貌古、俊逸豪迈的追求,体现了传统书法艺术精气神的正脉,也表现了其为书所具有的天资。有的作品可看出其笔力扛鼎,饶有大家之风。
   据说,像李元强先生这样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书法名城安阳并不在少数。然而,真正“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者,却也不在多数。这是为什么呢?有道是:打进传统难,从传统中打出来更难。书法传统是把双刃剑,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好,传统就是宝库。对传统陷入盲目,在传统中迷失自我,传统又是枷锁。从李元强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看出的另一个特点是:鲜活多样,面貌清新,可见其思路活跃,思维敏锐。从而使有的作品凝重中生出活泼,安静中流动着跌宕,结字巧拙互用,质妍同现。而有的作品,用笔如歌如舞,节律感极强,可见其书写时已进入心手合一、书我两忘的境地。
   泰戈尔有言:“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无法航行。”实质上,人世间无论做任何事,皆须激情,搞艺术者更须激情。无论是文学艺术、书法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可以说,激情是一切艺术家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从元强先生的作品集中,可以看出,他正是具备这种基本素质的书法家。不过,仅有激情,对一位想在艺术领域取得优异建树者,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还需要什么?信念、毅力、汗水!而李元强先生恰恰是具备这些素养的人。试想,一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组织、参与各种书法展览,并在全国、全军大展中多次获奖者,没有矢志不渝的信念,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埋头苦干的汗水,那么,他成绩的取得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如果说,人生在世,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人生大境界,那么,豪华落尽见真淳,便是艺术之大境界。因此,将“豪华落尽见真淳”作为此文的题目,也将此赠元强先生。
      ——著名作家:金黎,本名马金声,河南省安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高级职称,历任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安阳市文联副主席,安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
 
 
著名诗人:王光明先生七律.赠书家友人李公元强道兄诗二首
       (一)
自古书家如瀚海,
谁持文墨径蹊来?
蜀山毓秀陶人范,
巴水滋英冶俊才。
戎马生涯融铁骨,
边河风雨孕灵台。
徽宣不负耕耘苦,
竖直横平大境开!
       (二)
右军池水戎装沁,
笔底生风气干云。
早岁志融西域雪,
今朝艺蕴铁骑神。
字相飘逸腾龙凤,
意韵刚柔化剑琴。
手法天成堪当范,
尺幅有藏也作珍。
      ——著名诗人:王光明,男,笔名王鼎,安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著名诗人,群众文化高级职称,中州建安诗社社长,《建安诗文》主编。著有《心路韵语》等诗词歌赋、散文集六卷,作品多次在各级多家媒体发表,多次获奖。编辑出版有多部豫北作家诗歌、散文、小说集。编著的《民间说曹操》获河南省社科类特等奖。
 
 
观李君墨宝有怀
文/养素全真
蜀中散人书法名,
涉笔辄见染池功。
篆体逼肖李斯意,
行文尽呈逸少风。
挥毫雪域巉岩秀,
搦管洹干古韵生。
建安有诗能李杜,
赐字难忘元强兄。
 
 
诗赠书法大家李公元强先生
    文/程永固
铁笔含情字有功,
刚柔相济感苍穹。
书山得意寒窗苦,
墨海藏神气势虹。
西域流沙留大志,
新疆飞雪沐长风。
诗魂激励群骚客,
浅唱低吟醉众翁。
 
 
七律赠李兄元强先生
       程兵
山城生有男儿壮,
投笔从戎戍远疆。
卧雪餐风磨刃苦,
擎锹挥汗拓荒忙。
长怀剑胆英雄气,
不改痴心翰墨香。
大化无情谁眷顾,
天行健处看元强。  
 
 
观书法名家李元强书法作品集有感
    当代/子琛
元强笔法蕴臻功,
凤舞龙飞藏鹤鸿。
字秀欧阳明称赞,
文渊铎老暗夸行。
京都魁岭赢重奖,
省部鳌山取帅星。
帧帖如珍争储炒,
中华摘桂有芳名。
 
 
《李元强字画誉天下》
          丁新传
 笔下生风颂春秋,
 论天谈地乐与愁。
 盛誉妙笔写四方,
 书画润色景更优。
 神字苍劲纸上留,
 国强民富笔升辉。
 数元国宝友自藏,
 赞李字画美中收。
 
 
书法名家李元强(新韵)
    文/杨富生
元强韵墨字圆融,
黄米颜苏见底功。
翰笔奇才风劲骨,
龙飞凤舞玉波中。
 
 
观李君赠我社墨宝“诗魂”书法视频感怀(新韵)
   刘兆俊/随缘
建安幸遇蜀中君,
潇洒挥毫造诣深。
凤舞龙飞笔遒劲,
力穿纸背篆诗魂。
 
 
欣赏李老师书法有感,作平水韵一首。
扬鞭跃马墨为缰,
疾走龙蛇厚重藏。
蜀中散人风骨傲,
梅魂竹韵系吾乡。
     碧树高楼


     墨宝堪赞
励志战友李元强,
勤于躬耕不徬徨。
遍访名师练书法,
十年磨剑露锋芒。
各大媒报呈墨宝,
行家悦目共赞赏。
功底深厚独成体,
斬获殊荣理应当!
   (杨思炎贺)
     2021年5月

视频展示

 
















 
参考资料:
[1]、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名单,2007年10月22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2]、大象新闻2024年3月13日。
[3]、映象网、大象安阳2023年7月13日  官方权威媒体报道。
 

词条标签:
李元强;书法家李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