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竞清 广东紫金人
温竞清,室名紫竹斋。1958年生。广东紫金人。他心气平和,虚怀若谷,诚实深情,酷爱书法,临池不辍,矢志进取。80年代,移居深圳,广交书友,虚心求学,刻苦研习,书艺日益精进。在书法创作上工行、草书,喜用长锋着毫,用笔抑扬顿挫、线条圆润、稳健有力,可谓刚柔相济,气势磅礴,形成潇洒、古朴淳厚、苍劲飘逸的高雅书风。同时,他喜读书,能诗文,文学修养深厚,感悟力强。所书之作多数为自作诗文、联语,故其书法亦颇如其人,富有浓厚书卷气。其作品多次在书法展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被新加坡、日本、港澳地区艺术馆和收藏家所收藏,亦有书作镌刻于太白碑林。曾有10多篇论文发表。生平艺事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楹联墨迹选集》、《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当代书画家作品鉴赏》、《当代书法家传记》、《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集》、《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率先发展的广东》、《模范广东》、《广东改革开放大博览》、《南粤丰碑》等辞典、丛书。并被中国书画艺术名人研究院授予《当代书画名人》等荣誉称号,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于一九九五年七月被收入由中共广东省委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编委会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的《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卷》。
《温竞清诗文选集》此书对人生诸多境况、问题和微妙的心理,进行了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温竞清先生体现了其长期在现实社会生活里,在“将心比心”与感同身受的体验中的自我无处不在。作者的人格力量弥散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亲近作者那温和、善良、宽容、睿智、思辩、谨严而又超然旷达的自我。诗文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品读其诗文,有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雅趣”。趣,是中国美学中一个形态多样意蕴丰富的美学范畴——真趣、情趣、谐趣、诗趣、生趣、和趣、清趣等等佳趣雅趣。温竞清诗文,围绕寄情山水、睹物思情、感悟人生、弘扬正气、倡导文明、歌颂祖国、抨击时弊进行创作的。他的作品充满正义、正气、正派、正直、积极、向上、发奋、图强、爱心、向善、团结、和谐。是作者的情感流露,情景交融,志韵丰富,结构巧妙,文笔流畅,表现出清雅的生活情调与审美趣味,那就是:正清和美,厚德载福,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该书于2014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2011年12月28日,由 河源市道教协会、紫金县道教协会 、《紫金观》管理委员会、 紫金岭南文昌城文化教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温竞清先生书画作品展》在紫金县城紫金观举行。以《弘扬道教文化、传承中华神韵》为主题的书法作品,给和谐社会增加一份温暖,代表河源市道教界给紫金人民送上新春的护佑,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为今后更好地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打造道教文化品牌、宣传推介客家山区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以书法会友,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书画艺术美的享受,和交流学习的机会,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其意义深远。
作品导读
温竞清既是一位书法家、诗人,又是社会活动家。他真诚纯朴,虚怀若谷,崇文尚德,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热爱生活,爱恋家乡,积极呵护客家文化与山区文教、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的发展,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文化艺术界,广交朋友,虚心求学,为书坚持传统,博采众长、刻苦研习。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平生有三大爱好:一是书法艺术;二是吟诗文学写作;三是旅游登山。由于他的刻苦努力,其书艺日益精进,尤其在文学写作上颇有成就,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并且把勤劳勇敢、艰苦创业、崇文重教、开拓进取、敬业乐群、乐善好施的客家精神融化到文学与书法作品之中。他作诗撰文,均是围绕寄情山水、睹物思情、感悟人生、弘扬正气、倡导文明、歌颂祖国、抨击时弊进行创作的。他的作品充满正义、正气、正派、正直、积极、向上、发奋、图强、爱心、向善、团结、和谐。《温竞清诗文选集》的出版,标志着他刻苦学习、勤奋探索的一个印迹,从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在世、世故人情的深刻认识。历来文学与人生是人类永恒探究的课题。“诗言志”是我国从古至今文论家、诗人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赋诗是抒写个人胸臆,把将个人蕴于心中的感受,通过笔墨予以表达。那是一种灵魂的自白、良心的坦露、人格的感发,其作品全面反映出作者的性格及其世界观、价值观。苟不论其才调的高低,其作品正是他自己对待人生的格调。文学,以感性的审美方式为人类建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长廊;又以其无穷尽的内涵保留着生活真谛的庄严和神秘。此书对人生诸多境况、问题和微妙的心理,进行了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作者体现了其长期在现实社会生活里,在“将心比心”与感同身受的体验中的自我无处不在。作者的人格力量弥散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亲近作者那温和、善良、宽容、睿智、思辩、谨严而又超然旷达的自我。诗文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品读其诗文,有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雅趣”。趣,是中国美学中一个形态多样意蕴丰富的美学范畴——真趣、情趣、谐趣、诗趣、生趣、和趣、清趣等等佳趣雅趣。温竞清诗文,情感流露,情景交融,志韵丰富,结构巧妙,文笔流畅,表现出清雅的生活情调与审美趣味,那就是:正清和美,厚德载福,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作者在此书的结构上,采取较为自由的形式,雅俗共赏,书中始终贯串“人生在世”的状态、“人生幸福”的追寻、“世故人情”的洞幽烛微、“人生智慧”的无穷力量。并为读者的思考和探究伸展开了指向远方的道路。“人生是一本打开的书”。读罢《温竞清诗文选集》,我们将会感悟生活、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共同体验到更多的美丽风景。
澄怀得韵 美意延年
--------让书画的美意走进人的心坎里
温竞清
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生产劳动,而且是一种属于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人与自然不只是对立的关系,二者还有统一的一面。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艺术就是在人化的自然和人的对象化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艺术美是一种反映形态的美,它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生活是第一性的,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是艺术美的源泉和反映的部分对象。艺术美是意识形态性的,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有一部分艺术美,是客观存在的生活美的主观反映的产物。艺术美不是生活美机械、刻板、原封不动的复制,而是生活美经过典型概括的艺术反映。它比生活美更集中、更强烈、更有普遍性。艺术美并不都是生活美的反映。生活丑经过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评价和典型概括,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转化为艺术美。生活美反映到艺术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审美评价而被歪曲时,也不可能产生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正确的审美意识对生活美丑的正确反映,是理想美的现实存在。和艺术一样,艺术美具有陶冶性情、娱乐身心、认识生活、宣传教育、净化灵魂等作用。
人们生活中曾有很多关于艺术之美的名言,如,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艺术乃德行的宝库。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艺术是感情的传递。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艺术是活的科学。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艺术是人类的天性。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中国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缩影。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书法和诗词最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笔走龙蛇、婀娜多姿的书法,优美动人、荡气回肠的诗词,熠熠生辉、魅力无穷。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在众多流芳百世、承载人类文明的书法中,有人选择篆书的凝重圆润,有人喜欢隶书的古朴率真,有人欣赏魏碑的遒劲浑厚,有人效法楷书的端庄严谨,有人心悦行书的流畅温和,有人追求草书的自由豪放,有人崇拜甲骨文的古拙简约……如今艺术教育得到重视和广泛关注,“书以人传”“字如其人”。古人开创书法,为后世留下数不清的法帖碑刻、经典著作,这是先贤们个人性情、品格的流露,智慧的彰显,也是中国书法这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我们通过学习书法,研习碑帖,心仪古人风范,必然会对个人的人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平常习帖临摹中,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仔细观察。书写到一定程度时,不能仅留在形式美的层面上,还要去了解书法的文学美,如《兰亭序》美文要熟记在心,晤古通达。
书画是看得见的艺术,我们学习书画,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表达内心情感,增强自信心,锻炼耐性;而音乐是听得见的艺术,学习音乐,提高想象力和记忆能力,陶冶性情。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可以提高人的气质和品味,让人散发出由内而外的艺术气质。
我要感谢艺术,感谢中国书法。让自己在研习书法时,书法已变成一份神圣的事业,有种力量推动向前,从一个高度迈向另一个高度,让自己的灵魂永不枯竭、内心充沛。
我要感谢艺术,感谢中国书法。让自己在研习书法时,书法已变成一份神圣的事业,有种力量推动向前,从一个高度迈向另一个高度,让自己的灵魂永不枯竭、内心充沛。
所以我们要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文化自信筑基。回归对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人的眼睛和心灵。通过绘画书法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人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让人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中国书法的“精气神”,正清和美。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人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人们的内心,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的确,一个以快乐为主的时代,快乐就是时代的主题,所有的艺术品,虽然完美的程度有高低,一定是表现快乐的。
当前,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在改善,人的生活、风俗、观念都在改变,精神状态变化深刻,普遍,迅速,非任何时代可比。客观形势与精神状态的更新一定能引起艺术的更新。艺术的新形式必定会出现,模子必定会找到。这个新时代,为艺术家提供了施展雄心和发奋用功的机会。当踏上征途的时候,大可对所处的时代和自己抱着希望,要创作优秀的作品,就不论你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新时代的人民福祉与思想感情,作品将会自然会产生的。换言之,艺术是创造,是无中生有。艺术家的作品不能像照片,不能依葫芦画瓢,要让作品活起来,让书画的美意走进人的心坎里,让人融入到精气神画卷中,达到物我合一,给人快乐和信心,这样的作品才是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好作品。
当前,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在改善,人的生活、风俗、观念都在改变,精神状态变化深刻,普遍,迅速,非任何时代可比。客观形势与精神状态的更新一定能引起艺术的更新。艺术的新形式必定会出现,模子必定会找到。这个新时代,为艺术家提供了施展雄心和发奋用功的机会。当踏上征途的时候,大可对所处的时代和自己抱着希望,要创作优秀的作品,就不论你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新时代的人民福祉与思想感情,作品将会自然会产生的。换言之,艺术是创造,是无中生有。艺术家的作品不能像照片,不能依葫芦画瓢,要让作品活起来,让书画的美意走进人的心坎里,让人融入到精气神画卷中,达到物我合一,给人快乐和信心,这样的作品才是受人民大众欢迎的好作品。
同时,就艺术与生活,创作动机与艺术效果、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来说它们之间具着互相一致的共同本质。艺术是美的,但需要会欣赏。艺术是需要人去接受的。音乐需要人去听,舞蹈需要人去看,影、视、剧需要人去欣赏。至于书法、绘画、雕刻、建筑、文学等,也都需要人去观察和阅读的。这些都牵扯到如何去看,怎样去看,也就是欣赏问题。在当今,严肃文化艺术滑坡,通俗文化艺术走俏,中国正趋向文化多元化、世俗化,学会欣赏艺术之美,就更具现实意义。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