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之,现为中国民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西民协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名家俱乐部副理事长、广西科技书画院院士、九州诗联协会会员。
李汉之,原名李品芝,号云龙居士,1952年出生,广西南宁市人。现为中国民协及广西民协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广西民协民族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广西南宁市人大书画院艺术顾问。
汉之自小好学,喜读经诵史,尤喜纵笔弄墨,酷爱书法,用功极勤。从艺书法至今己有四十余载之历。书临古人传世名碑帖数十种,涉猎甚广。初学欧、颜、柳、赵及钟、张、二王、王铎,继习秦篆汉隶、简帛及魏碑等。对宋徽宗之瘦金体也深有研习,得古法时出新意,对篆、隶、楷、行、草五体皆通。 汉之行体榜书,八面出锋,行笔流畅,书风圆熟妍美,结体圆转外拓,雄秀挺拨,劲健沉稳,大气磅礴。其草书博学众家之长,变化于法度之中,用笔纵横使转,奔放激昂,连绵回绕,笔力遒劲。汉之尤善小楷,并擅长简帛书体。
汉之自九十年代起便刻苦研习小楷,在坚实的楷书基础上不断冲刺,挑战蝇头小楷,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良苦用心,现在汉之的蝇头小楷作品《金刚经》、《道德经》、《茶经》、《孙子兵法》等系列精品微楷手卷己成功出品,其字小约二毫厘,字虽小但清晰别致,得到书法界同行的一致好评。
汉之的微楷精品作实不多见,堪称中华一绝,是收藏家及爱好者首选之"宠"。汉之墨宝被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越南(领事馆)、南非等国外侨胞及国内各界人士的广泛收藏。汉之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史籍》、《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观》、《中国诗联名家书画精品宝典》等三十多部典籍。被授予"中国诗联名家″、“中华杰出诗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记微楷大家李汉之其人其书
文 : 韋道誠
贤者,儒士也。汉之之贤德而道行,治身以积精为宝,处世以积贤为道。初识汉之其人,咏文兄嫂之引访而敬慕,识之载营魄抱一,雅风存之者,谦逊厚颜,谆谆和善,尊卑仁数,礼让相待焉。余以后学之辈而受其敬侍,而知汉之先生处世待人之格,儒风六德六行皆具矣。<汉书>有云:“凡有道术者皆称儒”,与相观之,戴冠礼和,身附唐装;与时偕行,昂扬向上;仪举优雅,落落大方;仁者之态。艺者之华。君子之务本,本立而道生。为人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学人敬之,道人仰之。为礼从随,其以仁处世,为可亲之儒士也。如是,佛语是也。汉之“如是" 之修行,万事万物皆由缘起,其参禅学佛皆有因缘。余偶读康有为《广艺舟双揖》有论:“吾谓书法亦犹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知书虽从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汉之先生于抄读各类<传世经典>及<经书>廿余载,深得佛教义理,研习法书入定生慧,乃至明心见性,直取无上菩提,然则其习书之初,照见五蕴,方可成就其今时之般若人生,而以习书时所悟之道,所得之境,为命里指向佛灯,渐次搬移至其诸事与行,以澄怀禅道當下如是,无处不在,或修至大彻大悟,破除无明,抚其得以超然与脱俗之气象,故之得以静道,使法笔作蝇头微楷书《金刚经》、《道德经》、《茶经》《孙子兵法》等经坛数十本。吾如见其书<金刚经>其字小约二毫厘,甚是哑然,精堪之极,无一错漏;汉之独战其微,著称一绝。先生如是之佛理,无相静自有,笔慧妙精微,大道聚一线,修行简且远。笔心融一体,积微天外天。汉之先生写经修佛,善德善能,更是其心静菩提现,放下即云烟,就如先生与我常谈佛理,慈悲有福慧,贫富皆良善。金刚无相身,开那一朵莲。如是,砚一盞; 如是,心万安。与其挥亳着书,世人称颂; 心墨入绢,岁月入禅。余得汉之兄赠与《心经》一幅,如开佛缘,甚喜乎!汉之答曰: 如是亦如是,如露亦如电;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微一,为一者,道也。老子于《道德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汉之得微一以为艺一道,其致之也。道而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齐物论》篇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万物一也然,融於天地万物之间,心存淡泊宁静,方能做到天人合一也。故余以“微一”书法尺幅赠与汉之兄,源于此道家思学鉴之,崇尚自然,清静无为;汉之兄于书艺执一守道、持道;见素抱朴,朴即是一;对同道心平和,于艺术抱忠诚;从先生作大楷、行、草书中窥见其身脱俗尘埃,意境高迈,得意于颜、赵、王铎及魏碑之形韵|婀娜,柔中带刚,然有“不入魏晋者,难登大雅之堂”之说;其大字书作,登堂入室,正本清源;又见其|隶篆笔墨间,散淡古雅,其下笔清澈利爽,缘于专气,用锋劲健从容,而得知其浸于古秦汉、竹简帛临习数年,方见线条力质之深;所谓古人论书曰:“隶书秦汉,楷法晋唐。”
汉之兄其微书楷法,源于取法钟繇、二王,神合于赵佶瘦金体之象;加之撷古本殘经笔意,并于闲淡为一之心念;消化古厚峻健,从容淡定,不激不励,由是逸格也。以其一管柔毫,静信手拈而至,唐张怀灌《書議》曾谓:“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汉之先生其道微而入味,图古今法楷于掌握,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壳,精深至理,伏于毫厘之间,与常人小楷难所及;其世智施笔使心注于毫毛之顶,须体气平和,宠辱皆忘,故曰:“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微真书笔法须规矩而洒落,虔诚与信敬,秉承于传统帖意,点画之涧,多布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而今九州书坛,微书者,云龙居土汉之,一人而巳。
夫之古今善艺者,以其为人、为艺、为道而评之,然汉之先生皆有万象之合。故曰:“贤道,儒者;如是,佛心;微一,艺和”。
汉之兄其微书楷法,源于取法钟繇、二王,神合于赵佶瘦金体之象;加之撷古本殘经笔意,并于闲淡为一之心念;消化古厚峻健,从容淡定,不激不励,由是逸格也。以其一管柔毫,静信手拈而至,唐张怀灌《書議》曾谓:“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汉之先生其道微而入味,图古今法楷于掌握,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壳,精深至理,伏于毫厘之间,与常人小楷难所及;其世智施笔使心注于毫毛之顶,须体气平和,宠辱皆忘,故曰:“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微真书笔法须规矩而洒落,虔诚与信敬,秉承于传统帖意,点画之涧,多布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而今九州书坛,微书者,云龙居土汉之,一人而巳。
夫之古今善艺者,以其为人、为艺、为道而评之,然汉之先生皆有万象之合。故曰:“贤道,儒者;如是,佛心;微一,艺和”。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