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
陈劲松,土家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
作品曾获《书法导报》全国第二届书法手卷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华曾氏祖根地书画展优秀奖、“尧香酒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三等奖,入大观音寺首届全国心经手卷书法展、继往开来—河南行草书法研究展、翰墨中原—河南省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原风—河南省第二届“789”书法篆刻作品研究展、中国汝窑文化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陆羽杯首届全国茶文化书法展、全国首届“丝路风情杯”魅力玉都大美和田书法展等。
劲松的书法情愫
云平(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
陈劲松是我的同事,我们曾先后两次共事。先是2007年,劲松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入河南省文联,劲松分到办公室,而我在书协,这期间我们接触多是日常工作上,除了在单位开会和学习时,大多是各干各的事,接触不是很多,但劲松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话不多,对人谦和,做事低调,一看便是个实在人。而真正了解他,是后来他到省书协工作后。
劲松喜欢写字,是当时文联的许多人都不知道的。到书协工作之后,有次他拿出他写的字让我看。字是行书体,从字面上看显然对传统书法下过功夫,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帖”的研究轨迹。我很疑惑的看看他,灵动的笔法、结字的意趣,让人很难想到会出自平时不善言谈的劲松之手。也正是这张字,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共同语言自然也多了起来。
据劲松讲,他在读书期间就喜欢上了书法。学习的路径主要是依靠电脑找资料,既关注传统,也喜欢当代人写的字,来文联后,坚持在工作之余挤时间学习。到书协之后,他才把字拿出来让我指点出路。大体上看,劲松的字路子正,笔下也很有才情,但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些当代追求趣味的时风。对此,我向他建议,眼光放远些,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把精力放在学习传统经典上,要远离时风习气,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劲松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便一头扎进了“二王”的体系里。
“二王”经典作为中国书法的高峰,是当代学书者都顶礼膜拜的。劲松先是主攻《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后又对“二王”法帖进行了系统的临写,从而对“二王”书法从笔法到字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后来又转学王珣、米芾、王铎、白蕉等,在笔墨和格调上有了新的突破。这样从古到今,再从今到古,前后衔接,虽时隔千年,“二王”的血脉、气息、精神已全面植入劲松的笔下。
劲松平时多以临帖为主,偶尔也搞点创作,但很少示人。前不久,我很偶然的看到了一些这类作品,其中所临王献之《中秋帖》和草书创作陶渊明《饮酒诗》让我兴奋不已。我们知道王献之行草书除了《鸭头丸》帖之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中秋帖》了。是帖行草相杂、运笔流畅,其用笔提按之生动、结字之收放,加之气韵、格调、墨润等等都为后人称赞。劲松在临写时候除依守笔法、字法、墨法之外,着重点是在气韵贯通方面,我们看通篇二十二个字,不管是少字相连,还是多字相连,点划隐于运笔之中,连断往复、一气呵成。尤其是帖中“相还”、“然胜”四字,看似字字独立,实则笔断意连,与上下一脉相承。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劲松临帖之用心,同时也能看到劲松笔下的功夫。
草书陶渊明《饮酒诗》创作于2019年,这一年,我已经退休赋闲在家。所以看到劲松的字又上了个台阶兴奋不已。通篇所书承袭“二王”,以此可看出劲松还在沿着“二王”的路子走,而恰恰是这一点是让我心中最感欣慰的。这幅字字法、笔法、墨法等方面如何如何不用我再赘述,识者自可窥视其中之分寸。我所看重的是这幅作品的“二王”气息还能在劲松的笔下较为纯正的继承下来,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当代书法创作重表现、重构成的风气下,有古意的作品越来越少,许多作者看似异彩缤纷,实则缺少深度。劲松在当代书法喧闹的大潮下,能独善其身,还沉醉在传统中,如能坚持下去,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其成就不可限量。
我从2018年退休之后,与劲松见面的时候相对少了。前不久,劲松到我工作室向我告辞,他要到单位的扶贫帮扶村驻村去了。我叮嘱他不要把写字丢掉。他告诉我,随身行李中最多的就是字帖,请我放心,不会把写字丢掉。即刻,我脑海里又浮现出与劲松在省书协相处的这些年,浮现出他每天中午在单位写字的身影……
这就是劲松的书法情愫。
(2020年4月)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