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森

编辑 锁定
 

个人简介

第二代京师四大画家之画坛宗师凌森
 
 在中国画坛历史上,有着诸多传奇的艺术流派,如:清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画坛九友、画中十哲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在近现代中国画历史上,也涌现了著名的两代京师四大画家,即第一代京师四大画家:齐白石、陈半丁、凌文渊、陈师曾,以及第二代京师四大画家:徐悲鸿、李可染、李苦禅、凌森,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第二代京师四大画家代表人物凌森的艺术之路。
 
凌森先生出生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成长在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绘画。其叔父为民国著名政治人物、中国花鸟画大家、书法家、经济学家凌文渊,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
 
凌森年少时常随叔父凌文渊前往齐白石的画室学习,受到了齐白石的亲自指导和影响。彼时的凌森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引起了齐白石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将其视为众多弟子的翘楚和齐派艺术的继承者,而未来凌森的发展无疑也印证了齐老的眼光。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充满了传统文人画的韵味,以及对自然、古人、文化的深度思考和热爱。他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凌森。在齐白石的影响下,凌森继续探索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化的价值。齐白石的作品常常富有诗意、意境深邃,且精于用笔,这些都极大地激动了凌森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欲望,因此,凌森深入研究传统文人画的构图和表现方式,注重笔墨技巧的熟练运用,在创作时留意笔墨的安排和表现技法,善于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和神韵,看重意境和意味的表达,使得作品散发出深层次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凌森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对传统怀有足够的敬意,同时也保持着对现代艺术追求的热情,他在齐白石的创作思想与精神感染下,结合新时代语境,注重个人风格和自我表达,不断探索各种绘画技法和题材,力求兼具传统和现代技巧的传承和创新,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得传统文化元素得以在现代艺术中得到转化和发扬光大,创作出一幅幅彰显浓郁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放眼中国当下画坛,艺术家凌森身为当代花鸟画大家,数十年来坚守文人水墨创作底线,自觉担负起文化精神传承的责任。凌森的文人画与其人格特质密不可分,他有着高度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通过自身文学、诗词、音乐等多方面的实践,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这也促使他在文人画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如今,凌森已步入耄耋之年,多年的积累沉淀也在此时发酵成最醇的墨香,他把对人生的感悟融于笔下作品,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自己的生命感受、自己的特别领悟,升华成至高的禅境。他不仅具有大师级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同时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鉴赏力。作为文化领袖和文化守护者,他在创作中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生活中示范和传递中国文化的艺术美学和人文思想,从而推动中国文人水墨精神不断传承与发扬,被推崇为中国现代文人写意花鸟画一代宗师。
人物履历:
1928年生于山东曲阜
1936年至1944年跟随叔父著名政治家、艺术家凌文渊学习中国传统书画
1949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
1949年至1952年,跟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学习深造
1952年至1957年,拜师一代宗师齐白石,学习中国画创作
1958年至1983年,拜师著名艺术大师李苦禅,精研中国画创作
1978年,作品《报春图》荣获全国工艺美展金奖
1980年,作品《春日暄和》荣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一等奖
1992年,作品《清秋》荣获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一等奖
1993年至1995年,举办全国巡展,历经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济南、成都等地
1998年,作品《清风自然》荣获首届亚洲艺术节二等奖
1999年至2003年,受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邀请,先后在东京、巴黎、罗马、伦敦、柏林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聘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荣誉顾问。
2005年,受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学院举办讲座,并聘为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200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红袍《凌森画集》
2008年3月,凌森先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中国现代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同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凌森先生进行专访,专题片长达30分钟,节目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艺术评论


中国文人水墨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民族自信。而在文人水墨画之中,文人花鸟画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包含了中国文化中的多重内涵和哲学思想,是反映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和民族风骨的重要体现。
 
放眼中国当下画坛,艺术家凌森身为当代花鸟画大家,数十年来坚守文人水墨创作底线,自觉担负起文化精神传承的责任。凌森的文人画与其人格特质密不可分,他有着高度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通过自身文学、诗词、音乐等多方面的实践,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这也促使他在文人画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
 
纵观凌森的艺术作品,他在继承先师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艺术精髓基础上,笔墨承八大、石涛、吴昌硕等以金石为骨的脉络,作品笔墨浑厚、苍老古拙。然其入古出古而不拟古,相比于传统文人画所追求的荒寒萧疏之境,凌森的花鸟画更体现出当代文人的质朴与天然之趣,他在构图上也转变了传统文人画的空疏折枝,更为注重对日常生活场景的体现。在凌森的花鸟画中,交织着恬淡的文人精神和对自然与生活的挚爱之情,既抒逸志,又遗野兴,响起清逸与朴野的双重变奏曲。其作品题材丰富,无一不精,灵动生妙,雅俗共赏,笔下花鸟多以秀逸洒脱、色彩明丽之风格见长,线条富有变化且具有东方美学特有的诗情画意。他注重表现花鸟的神韵,使画面更有生命力和动感,常用自然景物作为环境配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同时融入自己的理想和情感,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颇得恩师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高度评价和赞扬。
 
文人花鸟画家,是中国传统文人画家中的代表,凌森作为当代文人花鸟画家典范不仅具有良好的绘画技艺,更重要的是,他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境界。他的作品,既是自然界之美的再现,也是内心情感和意境的表现。他在讲究笔墨的文学性和韵味,追求笔墨技法精湛的同时,强调画面的意象、情感和气息的表现。运用各种美学技巧,在画面上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出种种具有中国绘画美学特色的珍品,从而将花鸟画这一传统的绘画形式,升华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如今,凌森已步入耄耋之年,多年的积累沉淀也在此时发酵成最醇的墨香,他把对人生的感悟融于笔下作品,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自己的生命感受、自己的特别领悟,升华成至高的禅境。他不仅具有大师级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同时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鉴赏力。作为文化领袖和文化守护者,他在创作中发现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生活中示范和传递中国文化的艺术美学和人文思想,从而推动中国文人水墨精神不断传承与发扬。

       

凌森与好友徐悲鸿


凌森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批艺术高材生,最早接触到现代西方艺术教育。1949年,徐悲鸿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不仅把西方艺术学院教育制度引入中国美术界,并且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美术教学机制。
 
凌森在校期间,深受徐悲鸿先生喜爱,在徐悲鸿的教导下,凌森接受了完整的绘画技巧训练,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美术创作灵感。这一段经历对凌森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每当凌森向徐悲鸿请教中国画技法时,徐悲鸿会拿出自己珍藏的古代名画让他研究,并点评其中的细节之处,让凌森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画的技法和审美标准。他在汲取中国古典绘画精华的同时,秉承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不断吸取和借鉴各种西方艺术手法,将其融会贯通。在徐悲鸿的教导下,凌森不断探求艺术道路,把中国画传统笔墨情趣与西方光影空间相结合,从而幻化出新的美学风格,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思想。
 
徐悲鸿先生不仅教授凌森创作技艺,还对凌森的艺术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艺术家应该传承中国文化的基因,通过往昔的文化艺术来寻找启迪,从而在当代社会中创造出具有传统美学和形式语言的艺术创作。这对凌森影响很大,使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追求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每次谈到悲鸿先生,凌森的话语中充满着深深的怀念之情。凌森从悲鸿大师的治学及其对东西方绘画的理解,对中国近代美术事业的贡献,以及悲鸿大师的处世态度、艺术思想、人格品德等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他还常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悲鸿先生的素描、中国画及油画作品展示给大家,每幅作品都扣人心弦、令人激动,这些作品大多都是悲鸿先生赠与凌森的作品,也体现着师生二人深厚的情谊。
 
徐悲鸿和凌森之间的这种师徒关系展示了中国美术领域中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徐悲鸿的思想和艺术影响奠定了凌森艺术风格的基础,使他在当代中国画坛成为一位杰出且独具特色的艺术大家。
 
在美术教育方面,凌森身体力行,他在继承徐悲鸿先生教育理念基础上,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创作精神融入到现代艺术领域中,进一步为中西方艺术融合提供创作案例和理论基础,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多所大学聘请担任客座教授职务。他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赞赏,他注重教育学生以自由和创造性的方式思考艺术,不断探索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他的学生中有很多成为了一流的艺术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美术创作人才。凌森在绘画领域的巨大成就和在美术教育上的突出贡献,使他在当今美术界获得了广泛地尊敬和崇高的声望,被誉为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开拓者。
       

凌森与恩师齐白石


      凌森先生出生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成长在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绘画。其叔父为民国著名政治人物、中国花鸟画大家、书法家、经济学家凌文渊,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
 
凌森年少时常随叔父凌文渊前往齐白石的画室学习,受到了齐白石的亲自指导和影响。彼时的凌森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华,引起了齐白石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将其视为众多弟子的翘楚和齐派艺术的继承者,而未来凌森的发展无疑也印证了齐老的眼光。
 
齐白石以指导临摹的方式教导学生,少年凌森短短几年便画艺大进,临摹老师作品竟能达到乱真地步。有一次琉璃厂画店来人取齐老作品,齐老尚未画出,来人见到侧案上摆着凌森作品,以为是齐白石画的,一定要从中取走两张。在齐白石众多门生之中,凌森应是年龄最小的,齐老每每看到凌森的佳作常以诗跋相赠,因此我们在凌森很多早年作品中可以看到齐老的墨宝,也由此可见齐白石对少年凌森喜爱之情。
 
通过拜师齐白石,凌森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人画的精神内涵和绘画技法,同时也增进了他对中国美术的思考和研究。在白石先生仙逝之后,凌森继而又拜白石先生高足李苦禅为师,凌森对齐派艺术的坚守与执着,也表明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珍视和继承的决心。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充满了传统文人画的韵味,以及对自然、古人、文化的深度思考和热爱。他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凌森。在齐白石的影响下,凌森继续探索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化的价值。齐白石的作品常常富有诗意、意境深邃,且精于用笔,这些都极大地激动了凌森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欲望,因此,凌森深入研究传统文人画的构图和表现方式,注重笔墨技巧的熟练运用,在创作时留意笔墨的安排和表现技法,善于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和神韵,看重意境和意味的表达,使得作品散发出深层次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凌森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对传统怀有足够的敬意,同时也保持着对现代艺术追求的热情,他在齐白石的创作思想与精神感染下,结合新时代语境,注重个人风格和自我表达,不断探索各种绘画技法和题材,力求兼具传统和现代技巧的传承和创新,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使得传统文化元素得以在现代艺术中得到转化和发扬光大,创作出一幅幅彰显浓郁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被推崇为中国现代写意花鸟画领军人物。

凌森与好友李苦禅


       凌森早年入白石门下,研习中国传统书画经典,可谓受益良多。1957年,白石先生作古后,凌森继而拜李苦禅先生为师,以此延续齐门一脉。李苦禅的鹰画被誉为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一,代表了文人画的精髓和境界。凌森可谓深得苦禅先生真传,他在继承李苦禅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独具一格。
 
       凌森的鹰画风格以生动、大气著称,他常常采用“一笔一气”、“白描勾简”的手法,勾勒出鹰的轮廓,再以“渐染”、“寥隐”的写意技法,加以修饰。色彩方面,他多采用淡墨渲染或淡墨加彩的手法,强调墨色的轻重和深浅变化,营造出一种神秘、高远的意境氛围。他对鹰的认识,烂熟于胸,用心写意,用苍润老辣的笔法,以粗犷豪放、苍茫雄浑为基调,表现了一只只英姿飒爽的雄鹰,每幅作品都凸显着鹰的特征。他对于鹰的描绘,不仅注重形态外貌,更关注了鹰的神态表现和精神内涵。因此在他的鹰画中,不仅能够看到鹰的具体形态和细节,还能够感受到鹰的内在能量和雄浑气概,让观者在欣赏之余更能够感受到鹰的自由、不羁和生命力。其笔下的苍鹰于古朴苍劲中透露着一种坚毅不屈的气质,在威猛雄劲中显现着苍莽辽远的胸怀,蕴含着鹰的千古精神。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凌森不仅擅长画鹰,还精通各种花鸟题材,他将自己在齐白石和李苦禅门下的学习、研究和创作经验融合在一起,注重观察自然、深入剖析“形、神、意”三者的关系,并通过写意组合、皴擦点染等手法,表现花鸟的生机盎然、自然灵动的特点,构建出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花鸟画作品。他能够根据不同花鸟的特点和形态,运用墨色的冷暖、深浅、干湿,以及构图手法的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每一种花鸟的独特魅力。他笔下的兰花清秀脱俗,松柏坚韧不拔,牡丹艳而不俗,葫芦茁而有力;而仙鹤、鹭鸶、喜鹊、鸡鸭等家禽野禽则栩栩如生,神态自然,令人感觉仿佛就在眼前一般。总之,凌森在花鸟画的各种题材中均具备很高的造诣,他对于每一种花鸟的生态特征和气质都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创作过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跟随齐、李二老习画的三十年间,凌森深入领悟传统花鸟画精髓,上溯青藤白阳、八大山人等明清大师经典,兼取百家之所长,走出了一条正本清源的艺术之路。然而,凌森先生并未满足于此,1983年他皈依道教云游修行,长年的游历更加开阔了他的视野,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造就了先生花鸟画中典雅的人文意境和悠悠禅意精神的表达,从而成为中国现代花鸟画一代宗师。


艺术作品

 



























       
       
      

词条标签:
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