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汉,1950年出生,汉族,祖籍四川射洪,迁居成都双流,客居北京。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孔子书画院院长,专职画家。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荣获2007年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艺术家;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著名美术家、国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艺术成就:
自幼喜爱绘画,师承著名国画家孙竹篱先生,后又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受到了著名画家李文信先生等诸多画家、美评家的教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件及评论文章。
1992年在四川美院举办了个人画展,该院收藏作品数件。
1993年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96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个人联展。
2004年6月应邀赴日本东京挙办“中国名家作品联展”诸多喜爱者纷纷解囊收藏;同年10月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周光汉国画展”。
作品、个人简介入编《跨世纪著名画家经典》、《全国著名画家作品选》、《中国书画藏典》、《全国著名书画家邀请作品展集》、《中国当代美术家光盘》、《中国丹青画卷》、《四川画家小传》丛书。马来西亚出版《周光汉国画艺术选》;世界知识画报专版推荐,并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人民日报在文艺版刊登作品及专文介绍,并授予”中国艺苑名家“称号,同时出版中国名家名作《周光汉国画集》周光汉作长卷《富春山新居图》:16幅作品入选国家集邮总公司全国发行的“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工程”:“一帯一路”邮票专辑;“中美建交37周年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美国邮票专集”。世界发行。4幅红梅图,作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小布什,并转赠他母校耶鲁大学博物馆收藏,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中国驻纽约领事馆收藏。在文化部举办的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书画交流中荣获“千年和平金奖“。本人艺术专辑及有关事迹编入《中国工程师辞典》、《中国发明家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オ库》、《中国百杰画家》、《中国美术选》等大典。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美术馆等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收藏。中国画报、人民画报、经济日报、世界知识画报、国际商报、瞭望周刊、新华网、人民网、百度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同时报道。
2016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周光汉国画展,展出代表作长卷《富春山新居图》受到高度关注。同时,光汉先生用三年时间,将中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全部名山25处,写生创作了60副大型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人,填补了中国美术的空白。本作品由四川美术出版社设计大红袍、大八开编辑出版全国发行。同时正在全国举办巡展。第三展成都展览由荣宝斋主持,春节期间即将开展。2020年由国际名人百科举荐入展第十六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光汉先生的绘画艺术,经过五十多年的苦心磨练,特別是对历代大家、石涛、齐白石、郑板桥的花鸟画,黄宾虹、黄公望的山水画认真研究,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用笔古朴、奔放、雄浑、用墨苍润秀雅,力图表现对大自然关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创造一种美好的人生精神生活。
摘抄《中国高等美术校院教学范本》
中国著名画家周光汉艺术心得
我六十余载从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千方百计打入传统,又千方百计走出传统,九死一生,今天才有所小获。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副长68米,宽1米的《富春山新居图》长卷,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红袍专著,全国发行。最近又用了三年时间,行程四万多公里将中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25处名山大川进行写生,创作完成60幅大型山水画,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并在全国展出。
余独居陋室,废画三千,略有所感,随想几段,拙作数帧,付印成册。肯请老师、学生不吝赐教,以匡不逮。
中国绘画几千年来,都是遵循中国传统文化老子思想、孔子思想、佛家思想融为一体的绘画体系,深人到中华民族骨髓之中,受人民喜爱,只有在继承中求新求变,写现时,法古今,画生活,悟人生,达明理趣,才有出路。
画毕竟是造型艺术,笔墨是中国绘画的基础,用好笔墨,造好形,形意相融,感悟相生,形神兼备。正如古人云“以意造境,因境生意。意由境传,境由象生。象外有境,境生象外。成其妙趣也“。
艺术是心情向心性,心灵美德升华,不是猜谜。画外之意让读者静思忽然开朗悟之。读者作者相通也。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气量,达佛家心量,这是中国画的心境。
大画形神兼备为上,小画神形兼备达妙。
以静让人悟之,以动让人感之。
关注现实,就是关注未来,关注传统就是关注创新与发展。正如竹离老人提出:“古中古为新中新”。
读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行万里路,丘壑便成真。静思得其远,动笔神飞扬。得其形,求其神,一气呵成。
画我主张厚重,厚重是一种精神的体现。用笔要张弛有度,张弛有度才有美感。用墨要明、透、厚,明透厚才有灵气,灵气是一幅画的灵魂。
大美山水 笑傲红梅
周光汉是一位挺有成就的画家。个性爽直,笑容满面,自信天然,风趣幽默。其谈吐如江河之水,一发不可收拾。犹如他笔下的山水画长卷,气韵连绵,开合有度,笔墨爽畅,深藏故事。
周光汉绘画,以山水为主,梅花为辅。
他画寒梅,构图独特,墨色深厚,树干极其粗壮,凸显苍劲古拙。蕴含一种苍润厚重之力量感。在梅花的表现上,他并未因花蕊绽放而纠结缠绵,而是追求一种蓬勃、雄浑刚毅的精神,“我希望那是呼唤春天到来的美好幸福的感觉“他说。
观其寒梅图,印象颇为深刻。老树苍拙,梅花若春。譬如作品《一树独先天下春》、《春满乾坤》、《一夜东风起满树照红霞》以及《生于山可知天地四时之变化》等等,皆可以读到周光汉在寒相梅表现上独特的扎实笔法与水墨张力。他皴染粗放。笔墨凝练,浓淡交错,是隆冬时节老树寒梅的阳刚气势与阴柔交错的融合。这样一棵老树寒梅苍劲的精神,令人顿悟生命的顽强,有着“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的诗意,更折射出寒梅在冬天凛冽寒风中的傲骨洒脱与独立宁静笑傲环宇的引领精神。
周光汉除了表现梅花树干苍劲豪迈野逸有独特之处外,在梅花花朵的表现上也具有自已独特的技巧。点点丹砂,墨彩纷纷,暗香浮动,香自苦寒。梅花的花朵与绽放,完全是花开墨痕,稀疏细腻,因而,挥毫泼墨之间,他将喜欢的胭脂、盈润的朱膘化为满纸赤霞般的红梅朵朵,有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清香。
除了擅长画梅,周光汉更喜山水。他笔下的山水画,既有层层叠叠的广角深远,也有长披麻皴的中锋行笔。厚重恢弘,疏密得当,浓淡干湿,起承转合。他的山水作品,尤其以秋景俱佳,早期如《文信先生笔意》、《山水(秋)》等,画面洋溢出秋天金黄色的丰富层次。繁华茂密,生机勃勃。他创作的山水长卷《富春山新居图》,历时两年时间完成,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得到国内众多名家大师的高度评价。此长卷是周光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沿着当年黄公望的足迹徜徉在富春江畔,瞬间得到灵感,以当代画家的视觉,创作出了这幅长度达68米、宽1米的巨幅长卷。“光汉先生这幅画,结构缜密,皴法挚实,气势一贯,设色典雅,反映当代新风,真一代名笔也。”故宫博物院顾问、书画家罗青教授如此评价。观其《富春山新居图》,可以读出周光汉在把控巨幅山水创作上的气势、灵妙、重叠、移动与敦厚。该画以平坦的田园、清澈的江水、摇曳的扁舟开始,逐渐走向起伏的山峦、蜿蜒的公路、薄雾连绵的群山,楼台亭阁、滔滔江水、轻舟游船以及伫立中的栋栋新农村建筑,最妙的是,他在画面中增加了无数当下存在的现代元素:汽车行人云集的舟渡码头以及空中飞翔的滑翔伞。周光汉的《高春山新居图》是当代富春江畔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记录。
周光汉笔下的山水,豪迈、雄浑、厚重、恢弘而幽深,且精于长卷。近期周光汉先生刚完成搁笔的山水作品,是以至今为止中国境内进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列的二十五处著名的名山古迹为参考,堪称恢弘巨制。为了完成该系列作品创作,周光汉行程几万公里,足迹遍布四川、山东、湖南、江西、云南等十几个省的大江大川,从采风写生到创作完成历时三年时间,最终绘出了至今为止少有的,将名山大川汇集成鸿篇巨制的国画作品。中国美协《美术》杂志前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席王仲先生评价:“川籍著名山水画家周光汉先生,用了三年时间,行程四万多公里,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所有中国名山胜景进行写生研究,并创作出60幅大型山水画,张张精彩感人,或许我孤陋寡闻吧,今天在山水画界能够完成此壮举的,恐怕也只有周光汉一人?”值得一提的是,这60多幅巨幅作品,并非小品似的长卷,而是丈六、丈ニ、最小为六尺整张的巨幅大作,令人惊叹。观这批巨幅创作,能触碰到画家在创作中的肆意激情、舒畅笔墨和深厚意蕴。画家并未因写意而一贯粗放,作品结构缜密,设色典雅,皴染有度,写意中不乏工笔的微妙与细腻,最终让作品散发出颇有一定思想内涵的淋漓大气与灵秀舒朗。
每一位艺术家,对造型艺术的最初记忆,大都可以延伸到逝岁月里的某一段。
1950年,周光汉出生在四川射洪县一个叫做“金家”的小镇上,直至20岁都生活在这里。“我的妈妈颇有文化,虽是衣民,过去却是文化家庭,读过一些书。”
周光汉读小学时,就喜临募画画,或许具有无师自通的天赋。“上学时,每一本书都被我画得乱七八糟。小学五年级时,参加《红领巾》杂志社,我就开始给老师的文章配插图。”初中时,周光汉继续画画,“我有一个四叔,在江西地质大队工作,他看我喜欢画画,就给我带回来一本《芥子园画谱》,从此,我就开始临摹这本书里的每一幅图。”《芥子园画谱》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少年时期的周光汉头脑非常灵活,善于动脑筋,家里贫寒,没钱买画笔买纸,他就自己去大自然寻找。“为了画画,我去山上砍伐松树根,松树的根有油性,用铁丝缠起来,然后用火烧,这样松树溢出的烟油可以调成墨,我就用这样的松树根做成的笔墨,完成了人生第一幅炭精画。”
因为没钱买纸,食不果腹的周光汉颇为头疼。就在此时,他好心的四叔又给他买了一套理发工具。那个时候,周光汉还在读初中。于是,每天中午放学后,周光汉就背着这套理发工具到村子里走家串户上门理发。“我当时给村子里的老百姓理发,每一个人收五分钱,如果这家人供我吃午饭、烧水,我就免费给他们一家理发。”就这样,周光汉用理发赚来的钱买纸买墨,继续画画。
很多时,人生中的苦难经历,往往是磨炼人意志的一笔巨大财富。
22岁时,周光汉参加工作来到了“人民渠“的建设工地,个子瘦小的周光汉很珍惜这份工作,他被分配到龙泉山脉的中江县修水渠。他打过石头,背过泥巴,个子瘦小的他虽然感觉干苦力极其劳累却依然乐呵呵的。很快,他发现工地上的工人因远离城镇长期无法去理发店理发。于是,灵巧的周光汉拿着理发工具开始免费给修“人民渠”的工人理发,大家非常喜欢这个热心肠的小伙子。随后,工地领导发现他字写得好,还能画画,抽调他办板报。他夜里写作、刻字、油印,白天把有油印的小报发到民工手上,无比勤奋。不久,他调回县城指探部,继续办宣传板报,当然也継续给大家免费理发。“那个时候,人民渠的渡槽上那些人定胜天、战天斗地等标语都是我指挥工匠们刻制、打槽、粘贴、上油漆弄上去的。有的字,一个就有五米高。很多年后,我专程去人民渠看那些字,有的依稀还在,有的早已风化消失。”1981年,周光汉结束人民渠的工作,因绘画才能进入射洪县丝厂工作,继续搞宣传,之后又调入射洪印刷厂担任美术设计师。他不改初衷,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并坚持绘画。1989年进四川美术学院深造。1991年,周光汉人生第一次个人画展在四川美院举办:1992年,周光汉调入成都工作。同年,周光汉的第二次个人画展六十余幅山水、花鸟作品在成都展出。“我的绘画生涯,除了恩师孙竹篱先生,还有县文化馆的陈一纯先生以及彭子模先生、张扬学先生,四川美院的李文信先生等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与指导。“
周光汉的身上始终藴藏着一股韧劲。
他在山水创作、花鸟创作的艺术道路上,始终追求融情于景,描绘传神。谈到恩师、著名画家孙竹篱老先生,周光汉感恩在老先生身上学到了对艺术创作严谨、勤奋、执著的品德,这些领悟至今让他受益匪浅。“孙竹篱先生画竹子,会一直画,一直研究,直到完全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画面与感觉,オ会选择画另外一个题材。又比如画荷,他也会一直画自己笔下的独特之荷,日夜琢磨,夜不能寐,他对这种艺术充满敬仰并严谨的态度,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纵观周光汉创作的历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芥子园画谱》得悟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从齐白石、吴昌硕、石涛、孙竹篱等大师中得到花鸟画的启迪。第二阶段,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到融入西方现实主义的元素;花鸟画从传统中走来,结合了现代意识,因而大气、豪迈、清朗。第三个阶段,他逐步走入对绘画题材的深度思考与思想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艺术创作始終是无止境的,周光汉大痴画卷,落笔从容,至今激情满怀。观烟云跌宕,悟人生哲学,他的山水画作品,藏着清晰的层析与意象的脉络,凸显大美山水的旷达之意、给观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杨蜀连——
四川经济日报社记者 作家
摘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周光汉中国名山全景国画记》编者按
周光汉先生经过三年时间,行程四万多公里,其中步行两千多公里,走遍中国所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山胜境,系统写生创作了60幅大型山水画,在全国巡展。其目的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壮观、雄伟、包容和浩瀚之气概,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建设好大自然,保护好大自然,大自然从而会加倍无偿地贡献给人们美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健康的身体、愉悦的心情,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天人合一、共荣共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仁爱的思想情怀。
光汉先生勤劳务实,用极大的毅力和智慧跋涉千山万水,完整地用中国绘画艺术写生创作中国名山系列作品,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人,同时也是系统地用诸多传统国画技法结合他多年深研部分西画技法创造出一种新的“彩墨技法”完整描绘中国名山的第一人。这批中国名山系列作品由光汉先生一人精心创作完成,笔墨雄强、气势磅礴、灵气夺人、法无定法,各种山形地貌骨质不同,地理不同,色彩不同,技法不同,整体又十分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写意艺术风格,难能可贵。
光汉先生创作的这批作品时代性强、写实性真、技法新、立意高、意境达,欣赏者望而止步,流连忘返,思绪万千。光汉先生是旷野问天的千山独行者,是生命的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追求者,是认识到美的根源在形而上的寻道者。他开辟了中国画坛写生创作的新篇章。
词条标签: